裝備制造業被稱為現代工業的“母機”,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對產值超過2萬億元的江蘇裝備制造業來說,其調整與振興的‘標靶’,是增強國際競爭力,掌握全球話語權。”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江蘇裝備制造,應有足夠氣魄成為世界舞臺上的領舞者。
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明顯加快。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23771.4億元,占全省工業的37.8%,占全國的1/4,居全國首位。與此同時,自主開發了寬體大運量新型地鐵列車、低溫余熱汽輪發電機組、新一代電控共軌燃油噴射系統等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技術裝備及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了工程機械、壓力設備、輸變電等一批集聚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
但是,產業發展也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主要為,產業大而不強,支撐高端產品發展的技術來源基本依賴國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技術較少;勞動密集型、加工型和價值鏈低端產品多,技術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設備少,成套和總集成能力較弱。
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解晉如是解讀規劃的亮點:這份規劃綱要明確了未來3年的發展任務。其中,到2011年,全省裝備制造業要實現銷售收入3.8萬億元,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綱要確定了九大重點發展領域,提出要突破四大關鍵技術,這些都非常契合江蘇省實際。
解晉告訴記者,現代裝備制造有個V型曲線,最低端是生產制造,而研發與銷售服務則是兩個最高端。推動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攀升,綱要第一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使企業逐步由單純制造向生產服務復合型企業轉變。這是綱要的一大亮點。綱要還首次提出鼓勵省內國產設備首購首用。這個政策不是地方保護主義,它體現的是政府對企業創新的強力支持。鼓勵首購首用,政府不僅要貼錢,還要冒風險,但這絕對有助于全省裝備制造業的進步提升。這是綱要的另一大亮點。
規劃的出臺,帶來的是信心,帶來的是機遇。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管耀華介紹說,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的一些合同用戶提出了降價要求,平均要求降價20%;還有6個項目約2.7億元提出延期要求。但我們認為,困難面前人人平等,危機中有機遇。公司正充分利用長三角制造業資源優勢,大力拓展海外市場。一方面我們提升服務母公司(三菱日立)的戰略定位,擴大與其在冷熱軋項目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我們進一步與西馬克、奧鋼聯等歐洲公司進行戰略合作,不斷擴大連鑄類產品的市場份額。今年,我們有信心各項經濟指標不低于去年,還將投入2億多元進行技術改造,在國際市場上打造有影響力的冶金裝備核心品牌。 寶勝集團總經理唐崇建說,歷史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2009年,我們力爭開發千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00個,電纜出口10億元;今后幾年,確保每年通過鑒定投產的新產品不低于10個,申報國家專利不低于5項。“企業在經濟蕭條階段播下什么種子,下一輪經濟高潮階段就會有什么收獲”。今年,寶勝將圍繞電纜城總體發展規劃,加大技改投入,新增20億元的產能,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